當狂言遇上莎士比亞
----野村萬齋專訪 (2003年8月)
今年年初主演哈姆雷特一劇並深獲好評的野村萬齋是東京世谷田公共劇場的藝術監督。擔任此劇主角的野村萬齋為名狂言師野村万作的兒子,本身也是一名狂言師。1985年他和導演黑澤明合作「亂」而開始了他在螢幕上的事業,從此活躍於為數眾多的現代劇和電視劇中。8/28至9/6他將在Sadler’s Wells劇院飾演劇中同名角色「哈姆雷特」,而這現代版的哈劇全部由男性演員使用日語演出並配上英文字幕。
問:可以告訴我們一些你在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SC)工作的經驗嗎?
萬齋: 我曾在1994到英國來留學了一年。受到莎士比亞的戲劇是如何能夠歷經時代的考驗而穩固地深植於現代英國文化的啟發,我想要學習使狂言現代化的方法。我在RSC的這一年是花在演出和排演上,但身在倫敦這世界戲劇之都,也讓我能夠開始了解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並且反映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上,包括「能」(Noh)。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口白式的劇本,而且演出者必須瞭解台詞內容。狂言(Kyogen)也完全是台詞劇,但擁有更多「肢體動作」的特質。參照這兩種風格啟發我在Globe舉行的2001日本戲劇節(the Japan 2001 Festival)期間,以The Comedy of Errors為基礎,演出The Kyogen of Errors的靈感。
問:那次是你第一次來英國嗎?
萬齋: 不是,我第一次來到倫敦和巴黎是在1976,那時我九歲並在韌猿(Quiver and Monkey)裡表演了猴子的部份,儘管當時年紀已經超過角色的年紀
。當時這讓人們為我取了不是小猴子,而是大猩猩的綽號。
問: 你第一次邂逅莎士比亞文學是怎樣的情形呢?
萬齋: 我高中時第一次讀到哈姆雷特,但坦白說那時我並不瞭解它吸引人之處。是當我1990那年在舞台上演出劇中同名角色的時候,我才體認到它的深度,並且明白它和狂言有著相同的元素:原文口頭上的唸白、節奏和韻律,以及故事主題的普遍性。我也認為我和丹麥王子一樣是繼承人。他繼承了一種社會地位,我繼承了一種藝術背景。
問: 你是知名的狂言演員,而狂言實質上是一種喜劇形式,那麼要「跨越」到像哈姆雷特這樣的悲劇所引出的主要課題是什麼?
萬齋: 狂言圍繞著豐富的情感,即使笑聲也是在各種情形和環境下所產生的。許多歌雖然滑稽,但都有悲劇的元素。另一方面來說,哈姆雷特被歸類成悲劇,卻仍然有很多喜劇元素。這是我認為狂言和哈姆雷特這兩種類型的其他共通之處。不過,它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狂言使用明確的「型」象徵悲傷,關於這方面,也更接近於要求觀眾自行運用想像力的芭蕾舞。
問: 在Sadler’s Wells即將上演的哈姆雷特一劇表示Jonathan Kent重返倫敦劇
場,這樣創新的合夥將如何運作呢?
萬齋:在莎士比亞的時代,男性演員扮演女性角色,而日本古典戲劇到現在也仍然是這樣。我和Jonathan Kent的合作已經邁向演出蘊含日本文化的哈姆雷特劇作。起先,我企圖成功地讓日本演員了解一本用日語演出的英文劇本。然後為了凸顯它的戲劇性特質,我委託一位日本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河合祥一郎先生,從他那裡得到了更豐富的譯本。我希望這次的哈姆雷特將在古典和現代間搭起一座橋樑。
問:最近你變成了電視上的熟面孔,這跟你對狂言的熱情有怎樣的影響呢?
萬齋:我想我的電視作品已經讓更多人變得熟悉我,並且透過我,熟悉狂言。當然,他們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挑戰,而我有時候覺得我的媒體形象正獨立於我發展著。
問:你對未來的計劃是什麼?
萬齋:身為「狂言師野村萬齋」,我把自己當成是過著跟現代人一樣生活的人,
同時也是讓古代戲劇繼續活在心中的人。在這方面來說,作為一位演員和藝術家,我十分樂意去跨越現代與古代世界的鴻溝,並且具體實現這樣的工作。
(以上是我亂亂翻的拙作,特別感謝:kirakira桑 http://tw.club.yahoo.com/clubs/mansai_nomura/)
英文原文出自此網頁<http://www.uk.emb-japan.go.jp/en/web/2003/article_719.pdf>
chia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種強烈香氣能滲透任何物體,
據說,還可以貫穿玻璃。
大開來字東方的首飾匣時,
匣上的鎖會因不滿而嘎嘎哀叫,
或者打開空屋中,佈滿
歲月的霉臭,灰塵和骯髒的衣櫥,
偶爾可以看到令人懷念的舊香水瓶,
從中湧現復甦的活生生靈魂。
成千的思念睡息著,像陰鬱的蛹,
緩緩地在沈悶的漆黑裡蠕動,
伸展翅膀,開始偏偏而飛,
染上碧藍、塗上粉紅、飾上金黃。
這時,令人心神蕩漾的回憶
在渾濁大氣中飛舞;雙眼闔上;
「昏眩」緊抓屈服的靈魂,雙手
將之推向人間瘴癘的陰暗深淵;
將之擊倒於千古深淵之畔,
那兒,拉撒路撕裂裹尸布,
一個陰森迷人褪色的古老愛情的
幽魂般屍體甦醒來,蠢動著。
因此,當我消失於人們的記憶
消失於陰冷衣櫥的角落時,
當人們扔掉我,像悲痛的,佈滿灰塵的,
骯髒的,卑賤的,黏滯的,碎裂的舊香水瓶時,
我將是你的棺木,可愛的瘟神!
將是你力量與毒性的證人,
為天使而備的珍貴毒藥!
腐蝕我的液體,我的心的生與死!
──波特萊爾(Baudelaire)《惡之華》
chia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的刺繡起源很早,相傳“舜令禹刺五彩繡”,夏、商、週三代和秦漢時期得到發展,從早期出土的紡織品中,常可見到刺繡品,湖北省江陵出土戰國晚期絲織品龍鳳虎紋繡羅禪衣以精細的繡工,多種彩色絲繡出蟠龍飛鳳,龍鳳相蟠紋和龍鳳虎紋,描繪出鳳鳴虎嘯的神奇畫面,構圖巧妙,色彩華麗,展示出我國在戰國時期刺繡工藝的高度成就。圖8.30 戰國龍鳳虎紋繡羅
中國的刺繡起源很早,相傳“舜令禹刺五彩繡”,夏、商、週三代和秦漢時期得到發展,從早期出土的紡織品中,常可見到刺繡品,湖北省江陵出土戰國晚期絲織品龍鳳虎紋繡羅禪衣以精細的繡工,多種彩色絲繡出蟠龍飛鳳,龍鳳相蟠紋和龍鳳虎紋,描繪出鳳鳴虎嘯的神奇畫面,構圖巧妙,色彩華麗,展示出我國在戰國時期刺繡工藝的高度成就。圖8.30 戰國龍鳳虎紋繡羅
漢代時刺繡用絹、羅作繡料,採用平針、鎖繡、釘線繡等多種針法,針腳整潔,用簡練的線表現各種形象,花紋瑰麗秀美,漢代刺繡紋樣的主題,與絲織品、漆器圖案相近。大體分為雲氣紋、動物紋、幾何紋、文字圖案等幾類,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繡品有用鎖繡法繡成信期繡、長壽繡、乘雲繡等許多種精美的繡品,其針法細緻流暢,工藝水準和藝術價值都超過了錦。
三國時有用刺繡作地圖的記載,唐代刺繡除大量用於絲綢服飾外,還廣泛用於宗教內容的繡經繡像,發展了平繡的技法,還出現了比直針先進的“戧針”和“套針”,可以分層退暈,有表現色度推移、濃淡漸化的效果。
宋代時逐步形成刺繡準則,出現了模倣書畫的繡品。朝廷曾設書院,召集繡工三百餘人,製作人物花鳥、山水樓閣書畫的刺繡作品因用針精巧,繡法纖密,被譽為神針。明人董其昌評論宋人刺繡,以為“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
元明兩代刺繡藝術水準進一步提高,已可將人物故事題材刺繡於民間服裝上,明清之際,民間刺繡藝術也得到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體系,先後產生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等四大名繡,各具獨特風格,沿傳至今,歷久不衰。
漢代時刺繡用絹、羅作繡料,採用平針、鎖繡、釘線繡等多種針法,針腳整潔,用簡練的線表現各種形象,花紋瑰麗秀美,漢代刺繡紋樣的主題,與絲織品、漆器圖案相近。大體分為雲氣紋、動物紋、幾何紋、文字圖案等幾類,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繡品有用鎖繡法繡成信期繡、長壽繡、乘雲繡等許多種精美的繡品,其針法細緻流暢,工藝水準和藝術價值都超過了錦。
三國時有用刺繡作地圖的記載,唐代刺繡除大量用於絲綢服飾外,還廣泛用於宗教內容的繡經繡像,發展了平繡的技法,還出現了比直針先進的“戧針”和“套針”,可以分層退暈,有表現色度推移、濃淡漸化的效果。
宋代時逐步形成刺繡準則,出現了模倣書畫的繡品。朝廷曾設書院,召集繡工三百餘人,製作人物花鳥、山水樓閣書畫的刺繡作品因用針精巧,繡法纖密,被譽為神針。明人董其昌評論宋人刺繡,以為“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
元明兩代刺繡藝術水準進一步提高,已可將人物故事題材刺繡於民間服裝上,明清之際,民間刺繡藝術也得到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體系,先後產生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等四大名繡,各具獨特風格,沿傳至今,歷久不衰。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繡,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殘片繡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繡成於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漢代繡品,其技法以鎖繡為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為流暢。唐代刺繡,針法己開始轉變運用平繡為主,刺繡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的關係,除了佛畫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
宋代刺繡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徽宗年間又設繡畫專科,因而名繡工相繼輩出,使繡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刺繡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繡作。元代繡品傳世極少,由作品觀之,仍承繼宋代遺風,但元人用絨稍粗,落針不密,不如宋繡之精工。明代刺繡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顧繡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繡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繡所能比擬。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清代刺繡,宮廷御用的刺繡品,繡品極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宮廷刺繡,同時在民間先後出現了許多地方繡,著名的有:魯繡、京繡、蘇繡、蜀繡、粵繡、湘繡等各具地方特色,其中蘇繡最負盛名。
故宮所藏之刺繡,時代最早為五代,而作品最多者為清代。經歷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本院藏品幾乎皆為精品,繡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深得書畫精髓,且均裱裝成冊軸卷,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為書畫,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
刺繡乃是在絲織品上如絹、綢、綾、緞、錦等,以針引五彩色線,將繪畫書法繡成各種圖案花紋,表現出度優美的藝術作品。刺繡和所有絲織物皆與蠶絲有密切的關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蠶絲的國家。隨著蠶絲業的發達,刺繡起源亦可早溯。黼黻絺繡之文,見於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繡。自漢以降,刺繡遂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繡家在美術史上也佔了一席之地。
chia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Sheer Freesia 蒼蘭花
2、White Tea and Ginger 白茶&薑
3、Peony 牡丹花
4、Moonlight Path 月光小徑
5、Sweet Pea 甜豌豆
6、Cotton Blossom 盛開的棉花
7、Green Tea and Cucumber Essence 綠茶小黃瓜
8、Warm Vanilla Sugar 香草焦糖
9、Night Blooming Jasmine 夜茉莉
10、Country Apple 田園蘋果
11、Juniper Breeze 杜松微風
12、Sun-Ripened Raspberry 覆盆子
13、Cucumber Melon 甜小黃瓜
14、Grapefruit Jasmine 葡萄柚&茉莉花
15、Gardenia Lily 百合花
16、Coconut Lime Verbeno 椰香萊姆
17、Mango Mandarin 芒果柑橘
18、Pearberry 洋梨草莓
19、Rice Flower and Shea 米花
20、Plumeria 夏威夷雞蛋花
21、Cool Citrus Basil 柑橘&羅勒
22、Green Clover and Aloe 蘆薈與苜蓿(季節性產品)
23、Red Currant and Thyme Tea
紅醋栗&百里茶(季節性產品)
24、Black Raspberry Vallina 黑莓香草(十月新上架)
chia1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